2)第一千章 贞节牌坊_平凡的明穿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

  司马光主张女子可以读书,范仲淹修订的“义庄田约”中规定再嫁寡妇给予费用。范仲淹的儿子死得早。儿媳守寡,后来他的学生王陶死了妻子,范仲淹便把自己的儿媳嫁给了王陶。范仲淹的母亲在他童年时也是因家贫而改嫁朱氏的。

  即使程颐自己也没有说到做到,外甥女丧夫之后。他担心姐姐过度悲伤,把外甥女接到自家,然后做主把外甥女嫁给了别人。

  直至宋终。程朱思想都未能真正深入人心,也没有占据统治地位,在当时也只是理学六子哲学之一。

  元朝可谓是程朱思想的催化剂,面对肆意杀戮汉人,抢夺霸占汉家妇女的蒙古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思想岂能不被汉人推崇?朱元璋的殉葬制度和保守观念也起到了很大作用,等进入满清时代之后,贞节的含义已经变得十分偏狭了,俨然成了一种宗教。

  白春洁没生在明朝中叶之后,根本就不认同守节,听了王奶奶一席话,回到了陆家,笑容满面,精神焕发。陆汉臣认为吴王氏的训导起了作用,作为回报,抓紧时间要把王奶奶的贞节牌坊立起来。

  尽管徐灏答应帮忙,但朝廷册封也不是简单的事,每年各地类似的请赐太多了,礼部不会因徐灏的身份而特殊对待,顶多成功率可以达到百分之一百,当然若出了纰漏,比如烈妇其实是个荡妇,损失最大的也是徐灏这个举荐人。

  通常当年上书,最快也要来年才能批复,而陆汉臣已经迫不及待了,既然是铁板钉钉的事,催促匠人尽快完工,这样可以连续举行两次盛大的揭碑典礼。

  那上面赫然刻着“待封孺人吴王氏之贞节牌坊,等朝廷下了旨意后,预留的位置马上多加几个钦赐等字样,这样一个陆家村的大典,非同寻常。

  村里人对此议论纷纷,第一王奶奶虽然年纪一大把,毕竟年轻时有过不好的传闻,这也罢了,村里尊崇的是大宋,如今破天荒的请求本朝赐封,先人会不会不满呢?

  偏偏在这时候,工程出了一点事故,有一块顶部的檐石忽然裂开掉了下来,整个陆家村沸腾了。

  按照传统礼俗,贞节牌坊是不能修倒塌的,连掉一块石头也不容许。不然就是上天的谴责,证明这个女人不是贞洁的,所以不能立贞节牌坊。

  出现了类似事故,中国古代与一神教的宗教国家不同,神的旨意不能作为律法证据,必须要由凡间的人来证明这个女人到底是贞洁还是不贞洁,不然无法服众,不过此种事要证明起来又是十分困难的,俗话说捉奸捉双,谁会在节骨眼上偷情呢?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可事已至此,老天爷动怒,中国人是敬鬼神的民族,怎么办呢?不知道哪一朝的聪明人,想出了解决办法来。

  

  请收藏:https://m.bqgd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