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八十七章 蒙在鼓里的边将们_崇祯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神中也是有一丝不屑的味道。

  孙传庭的话语让孙应元、周遇吉等人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杆,各人都是一副舍我其谁的姿态,英姿勃发的样子让其他人既羡又妒。

  包括辽西将门在内的边镇诸将对孙传庭这番言论尽管略微不服,但都明白他说的是事实,他们对自己率部抵达关外之前的战事已是有所了解,知道朝廷编练的新军在连续数场战斗中重创了清军,逼迫清军主力由宁远一线退回到了松锦。

  但在官军占尽优势之下,皇帝突然下旨将他们调至关外,这让很多人心里感到迷惑不解。

  难道是皇帝生怕即将到手的胜利会出什么漏子,所以征调人马以壮声色?

  又或者是有奸臣想使那借刀杀人之计,想借着建奴最后还有一战之力时,把他们这伙边军给消耗掉?

  “本官之所以问这句话,就是因为接下来的好消息与此密切相关!

  既然尔等不得其所,那本官就将答案告知尔等!”

  包括祖大寿在内的所有边将顿时收起了各种心思,同时看向了重新露出笑脸的孙传庭。

  “你等可知今日之战,为何东虏于战酣时突然鸣号退兵?

  呵呵!

  并非因为其在战阵之上受挫之故,而是因为其老巢已是不稳!

  去岁圣上便将降将刘国能、张文耀两部共计五千员数密调至登州,演练夺岛登陆、长途奔袭之战术,为的就是今年官军主力与东虏正面会战时,遣此一路偏师登陆辽东,袭破东虏祖陵所在----赫图阿拉,然后趁其后方空虚之际,直捣黄龙,威胁盛京,此所谓攻其之必救也!

  今日奴酋退兵,定是渡海偏师已然得手,盛京危在旦夕之故,奴酋迫不得已才聚兵回撤!

  如此一来,东虏接下来退兵已是不可避免之策,值此东虏大军军心不稳之际,正是各部建功之时!

  圣上调遣尔等前来,实因诸将多年来为国奋战多年,值此灭国之大功欲成之时,圣上感念之下,欲与尔等分功也!”

  孙传庭的话语刚落,边镇诸人皆是一片哗然。

  出于历史上清军对明军动向了如指掌的缘故,朱由检在制订两路奇袭的策略时,曾严正告诫相关人等,不得对任何人透露此次战役的所有消息,并且将当事人的范围缩小在了最小的范围之内,甚至就连温体仁这样的首辅对此也只知道一星半点,更别说远离朝堂的这些武将了。

  所以当孙传庭把朝廷的策略讲出,并刻意将朱由检笼络人心的安排表达出来后,边将们虽然并未全信,但对朝廷此次的战略部署和安排也是感到了由衷的佩服。

  “督帅,那我军今日为何不趁建奴军心动摇之际,全军压上一举歼之?”

  在众人议论声见小之后,杨国柱出列施礼后说出了心中的疑惑,其实这也是代表不知情的众人所提出来的问题。

  按常理说,今天官军在战场上全面占优,而清军不仅是几路人马已成败相,而且后路不稳的消息一旦扩散开来,那整个大军的士气就会大沮,此时正是官军取胜的大好时机,为何孙传庭却任由清军退回扎营之地呢?

  祖大寿虽说对朝廷安排的奇兵之计赞赏不已,但也和大多数人一样,对孙传庭的应变策略感到不解,甚至是有些不屑。

  趁他病、要他命,这才是主帅最该有的决断,但孙传庭的应对显然是非常不合理的。

  “哈哈哈哈!”

  孙传庭看着众人表情不一的神态后,禁不住捋须大笑起来。

  在众人莫名其妙的目光注视下,孙传庭片刻之后方才止住了笑声。

  “尔等以为仅此而已不成?

  本官若是告诉尔等,东阁大学士、总督宣大的卢公,先已率三万铁骑,与东虏大军回撤必经之地上埋伏在侧,尔等该作何感想?!哈哈哈哈!”

  请收藏:https://m.bqgd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