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章 苌弘的小秘密_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个古篆字,还没来得及细细辩论,一个出人意料的画面出现在眼前。

  杨华被眼前的奇景震憾了。

  宽阔的星厅顶上,被装饰成了一个漆黑的穹顶。在火光的照映下,闪烁着星星点点的光芒,凑近一看便会发现,那是一颗颗大小不一,散发着微弱光芒的水晶,按照一定规律镶嵌在穹顶模拟的“夜空”之中。

  仅仅看了一眼,杨华便知道这是一个星图模型。

  东南两面的制作已经完成了,西北两边仍然空空如也。即使如此,也让杨华赞叹不已。这可是青铜器时代啊,这样一个高度仿真的星空实景模型,绝对是天文学上的一大创举。

  不过他也感到奇怪。照理说这样的模型,在史书上应该留下重重的一笔才对,怎么会连一点痕迹都没有。

  对于苌弘在天文学上的成就,史书上几乎毫不提及,仅有什么“以方术事周王”、“周室执数者也”这样的寥寥几笔。华夏文明的史官系统在诸多古文明中独树一帜,但也存在着自己极大的弊病。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华夏文明的史书只是一部帝王史,或者权力史。一个人再有才华和创举,若是没有和当权者发生交集,是很难被记入史书的。

  就如苌弘,若不是连孔子都要向他请教乐的知识,恐怕留在史书中的形象就是一巫祝。

  即便如此,除了对武乐和韶乐的评价,他自己的乐上面有什么样的成就或长处,史书上是不屑于留下一个字的。《淮南子》上称赞苌弘“天地之气,日月之行,风雨之变,历律之数,无所不通”。但他在这一方面到底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却仍然只供后人猜想。

  以杨华这样的业余水准的眼光来,这个星空模型当然有着诸多的不足和错漏。但考虑到这是一个观测全靠眼睛的时代,能有这样的作品,便足以在天文学上占据显赫无比的地位了。

  一阵低沉的器械运作的声音传来,杨华目瞪口呆地望着眼前的变化,对苌弘的敬佩简直无以复加。

  这星图模型已经够让人惊讶了,更离谱的是,它还能动!随着其运动,四季星空依次出现在天幕之上。

  随着地球绕太阳公转,在地球上观察到的星空便有了斗转星移,四季轮换的变化。对于杨华来说,这已经属于基本常识,但古人受限于各种条件,并不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

  除了较为流行的盖天说和浑天说外,早在夏朝时就有了“无极之外复无极”的无限宇宙论的宣夜说。

  只不过那时的天文星相之学,几乎是王室的禁脔,一般人是很难接触到的。

  夏商周三代,负责天文星相的何止几千人,但能留下名字的,也就屈指可数。留名的关键不在于你有多么伟大的创造发明,而在于有没有和权力中心发生交集。如果一辈子都没能和帝王碰上

  请收藏:https://m.bqgd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