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二十章 班门弄斧_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知道,这位所谓“知青企业家”只不过下乡插队了不到半个月,就很有门路地返城了,而他给基金会捐款也不过一万元人民币。但是这位“企业家”显然很有头脑,利用媒体枪手长篇大论地颂扬自己的“德行”,那给基金会捐款的数额很奇妙地变成了一百万,并且为自己生产的某种保健品冠名为“知青基金会唯一推荐产品”。结果有人买了这种保健品,没长生不老,却喝出病来。

  有人将这个信息反馈给陈诚,陈大会长这才知道了事件对基金会的声誉造成的严重损害,也很后悔。他派人去交涉,要求此人立刻撤去不实广告宣传,并且登报道歉,但没想到此人却很不识趣地派爪牙将基金会的工作人员给打成重伤。

  陈大会长收到消息。立刻火冒三丈,这是基金会成立以来从未有过地事情。他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且向当地的法院提出控告,并要求此人一次赔偿名誉损失一千万,并且承担两位受伤工作人员的的医药费和精神损失费五百万。本来这喝保健品喝出病来。就在当地引起了很坏的社会影响。而这个名誉侵权案更是引起了轰动。因为单单这个名誉侵权的赔偿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是个很吸引眼球的新闻,人们众纷纭。而媒体也是很积极地宣传着。知青基金会虽是一个民间组织。但她的能量却也不容觑,她地知青会员们。都是从事着各种职业,有国家干部,有新闻编辑,有教师有作家有画家,也有企业家,还有很普通的工人。殴打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就是殴打了这些会员,他们感同身受,更不允许有人企图破坏这个基金会的名誉,纷纷各展所能,掀起了舆论的批评力量。更让人意外地是,那些直接或间接接受过基金会捐助地人,何止一万,这些人又引发了更多地人,而且这种来自民间的力量一天天地在增长。在媒体大讨论地同时,每天都有无数地声援信件,如雪花般飞向了事件发生地的法院,当地法院地工作人员不得不加班加清这些声援信件,压力巨大。

  人们不禁要问:这个知青基金会是何方神圣?这一千万是不是有高了?普通的中国人也是从此第一次了解到这个基金会的真实面目。

  “我们基金会从1983年夏天成立以:接救助了超过一万五千人,而我们在全国除香港、澳门和台湾和三个直辖市外,全国各个省、自治区都至少无偿建立了一所学和一所中学,受益学生达到了7万人。我们至今已经累计拨出了50元人民币。最早接受救助的未成人中,有的都已经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如果这当中有人成为大科学家,我们不会感到奇怪,如果有人成为一个技术精湛的医生,将许多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我们也不会

  请收藏:https://m.bqgd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