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三章:坦白从宽,抗拒从严_大时代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下,看着父母,自己表情变得很严肃:“接下来涉及到一些保密内容,所以请爸妈您二位别给外人说。”

  不等他们反应,他便说开了。

  “现在香港是英国人的殖民地,但国家在那边有很多派出机构,明面上开公司办报纸,实际上是为国家战略服务,都是国营的,比如华润,比如《文汇报》,自从六七暴动之后,香港市民阶层往右转,局势对国家不是很好,以前国家经营的五大佐派报纸,到现在都倒闭了,只剩下三个还半死不活的,《文汇报》、《大公报》和《商报》。”

  “为执行国家的文化和统战方针,扩大佐派报纸在市民中的影响力,去年《商报》就开始转型,我写的小说让商报销量上涨三倍,日销量达到四万多份,国家还特意给我发了奖状。”

  林晓光说着掏出一张刻着香港商报党委会印章的奖状,递给二人,然后继续说。

  “所以我现在写小说,不仅仅是为自己,还是完成国家文化战线和统战方面的任务。”

  “我说的句句属实,一共一万港元稿费,到银行领到五千块人民币和五千块侨汇券,侨汇券被我换了钱,现在就这一万块,侨汇券还剩一千。”

  两人很严肃,看到奖状,一直听完,杨文姝才松一口气。

  林仲平依旧黑着脸,不过去没那么紧张了。

  这时,有人敲门,喊道:“小光,开门!”

  是大伯林伯平。

  三人一愣,齐齐起身,赶紧收拾茶几上的钱。

  林仲平抽空瞪林晓光一眼,黑着脸说道:“我会找人查证,要是说谎,那你死定了。”

  暂时把这事给圆回去。

  林晓光心中长舒一口气,很是感激回到香港的钟文璋,要不是问他要了这个奖状,这事不知道还要瞒多久。

  “放心吧,老爸,真的没事。”

  林仲平哼一声。

  翌日,杨文姝带着小飞小茉去采办年货,林仲平却找到公安局的领导,打探一些消息,之后更是跑到市里,通过自己的渠道,旁敲侧击问一下,回来后,才把事情一五一十告诉老头子。

  至于林仲平自己打探消息的事,跟老头子提都没提。

  然后,老头子叫来林伯平,三个人一块商量这事,商量完毕,再叫林晓光过去,三堂会审。

  林晓光自然有一说一。

  就这事吧,放以前,还真算是大事,可现在都改革开放了,事情没那么大,再说这又涉及国家机密,就没法问个清楚。

  末了,老头子将信将疑,也四处打探消息。

  其实求证也简单,找当事人和单位问个清楚,但这根本不现实,因为涉及到国家机密,不能直接找上门去问香港商报,自然没法求证。

  因而打探消息的时候,有些话就没法直说,只能旁敲侧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心里明白就行。

  老头子听了个云里雾里,只能暂时相信。

  这事就暂时这么过去了。

  就在家里办年货时,林晓光抽空去云台公社老家,找南窑大队的支书严东明。

  他虽然从小城里长大,但时不时会回老家,和村里林家的人也挺熟,对严东明也不陌生。

  严东明是常安縣人,家在城里,二十六七岁,是个知青,来南窑大队下乡插队后,三年就当上大队党支部书记,到现在也有三年了。

  林晓光找他来,当然有事,而且还是对南窑大队来说,开天辟地的大事。

  严东明是个改革派,很有远见。

  几年前,西川和江淮两省,一些县在省委的支持下,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探索。

  那个时候,严东明不知从哪得到消息,也想对南窑大队进行改革,包产到组。

  可惜,被保守派老头子暗中否决,对老头子言听计从的大队长林伯原,同样直接表示反对,南窑大队包产到组也就无疾而终。

  眼下,林晓光打算蹿腾他搞这事。

  ……

  请收藏:https://m.bqgd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