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〇五章:云台新貌_大时代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啊,小子,都有专车接送了。”

  林晓光没理会这些,只是介绍严东明:“郑重介绍一下,这是云台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兼南窑大队党支部书记严东明,我们此行,就是去南窑大队,严书记才是当事人,你们有什么事情就问他。”

  说完,他便拉着安洋上了后座。

  秦珊看着略比他大几岁的严东明,抿嘴一笑,主动伸出手,道:“严书记,认识一下,我叫秦珊,单位西陕人民出版社,职位责任编辑。”

  严东明笑着也介绍一遍。

  秦川早早爬上副驾驶位,秦珊和严东明客气完,结果发现没位子了,四下一扫,直接打开林晓光那边的车门,道:“往那边去一点,挤挤,男女授受不亲,但你们不用。”

  林晓光无奈,只得让开一个屁股,往安洋过去一点,顿时软玉温香在怀,好不舒服。

  严东明见此,便开动车子。

  汽车在并不宽阔的单行道柏油路上走着,一直出城,路况徒然变差。

  长安縣城和云台公社的距离有十公里,还是比较远的,出了城区之后,到了郊外,公路两边都是田野,大多都长着绿油油的麦子,可也有不少变成了塑料大棚。

  众人看着这一幕。

  严东明边开车边解释:“塑料大棚,前年就在南窑大队开展,去年整个云台公社全面铺开,除去种口粮和交公粮的地,剩下的都种了蔬菜,收成还算不错,销量也挺好,除供销社外,长安城里都有人过来收菜,一户一年种下来,挣个千八百块不是问题。”

  旁人在的时候,安洋都很安静,林晓光不说话,她也不说。

  秦川也不是多嘴的人,秦珊却没有那个觉悟,哪里不懂便直接开口询问,严东明耐心很足,一一解释,并不嫌烦。

  种菜是有多辛苦自然不必说,不过这年头,能赚到钱就不错了,农民谁都不会计较多辛苦。

  老上海一直开,开了有半个多小时,才进入云台公社的地界。

  到这时,果然显现出不同来。

  其他的村庄,最显眼的变化就是有了塑料大棚,其他的就没有了,云台公社不同,村庄里竟然有新修的红砖房子,看着还不少,很新很亮,看着就和土木结构的旧房子高下立判。

  严东明继续解释:“别的地方,来云台或者南窑来买砖,差不多都是付钱,云台和南窑不一样,我们是低价销售,基本上是成本价,村民拿不出钱的话,甚至可以劳动以工分和实物折扣,工分是新的计算方式,实物一般以粮食蔬菜居多。”

  “就因为这,公社和大队修房子的人挺多,不过还是大队最多,整个南窑大队,基本上房子都换新了,也就二流子和懒汉家里没换。”

  “整个公社,也有超过半数的人家换了新房。”

  听着,秦珊一边拿出笔写,一边问道:“一般情况,修这三四座新房,一般多少钱?”

  “砖瓦是成本价,其他的建筑材料也是,大队都有,就水泥和钢筋没有,另外也不费人工,请街坊邻居帮忙来修,一分钱否不费,满打满算,两千块就能修这么一院。”严东明对此极为熟悉,张口就来。

  老上海继续往前,直到走上一个小土坡,远远就看到三层的崭新大楼耸立着,和四周低矮的民房对比很是显眼。

  “这是公社革委会大楼,花了小八万,整个长安縣,独一份。”

  严东明略微有些得意,说完又深怕他们有不好的看法,忙又补充道:“这栋大楼,原本是不准备修的,不过之前的革委会太破旧了,而且公社这几年接待的人,市里的,省里的,中央的,人不少,大家一致觉得不能太丢脸,所以才修了这栋办公楼。”

  听到这,林晓光心中一动,忽然问:“东明哥,公社里的学校,云台中学最大,它也修了新教学楼吗?有几层?”

  ……

  请收藏:https://m.bqgd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