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五章:潜龙勿用_大时代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饭吃完不久,都在休息。

  忽然,林晓芸指着窗外:“看,那就是我们下乡的地方,渭川农场。”

  林晓光放眼望去,地势平坦,一望无际,绿油油的麦田,肆无忌惮地野蛮生长着。

  春天真的到了。

  “姐,跟我说说你们当知青的事呗。”

  作为知青,亲身经历上山下乡,近两年多时间,每一天都有同样的工作不同的故事,有的十分美好,有的也不尽然,但现在想起来,却感觉都不重要了。

  林晓芸有一肚子的故事要讲,赵子瑜也陷入缅怀中。

  “伟人说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广阔天地,大有可为。那一年,我们响应伟人的号召,前往渭川农场,做一名插场知青,进行农村社会主义建设。”

  林赵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娓娓道来。

  “当知青还是很辛苦的,不过我们插场知青就好多了,住宿舍,吃集体食堂,偶尔还有业余生活,子瑜唱歌就很好听。”

  “还说我呢?谁不知道你干活是积极分子。”

  “姐,你平时都干啥活啊?”

  “渭川农场三万亩地,每年要种冬小麦、春棉花和秋玉米三种作物,播种、除草、灌溉、收割、翻地,春夏秋都要干,冬天也不闲着,要挖河沟修水渠,可忙了。”一想起来,林晓芸都觉得很不容易。

  “是啊,我们是解放了,可农场其他的知青,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家?”赵子瑜想到她的队友。

  “放心吧,知青的问题,国家已经在考虑了,不会不管的,你们别担心了。”

  林赵二人齐刷刷盯着林晓光,脱口而出:“真的假的?不可能吧?你怎么知道?”

  林晓光其实是故意说的,他想试探赵子瑜的背景,因为知青的问题,上面已经在讨论了,说不定有的人就知道,她爸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他盯着赵子瑜,戏谑道:“子瑜姐,你爸位高权重,不会不知道吧?”

  “我爸知道什么呀?”赵子瑜被他看得有些不自然。

  林晓光笑笑不说话,林晓芸再问,他也不回答,像泥鳅一样回避这个话题。

  火车穿越潼关。

  林晓芸惊叹不已:“这就是曹操和马超打仗的地方啊?”

  “不止呢……”林晓光摇头:“当年安禄山攻占洛京,歼灭哥舒翰二十万唐军,占据潼关,震动长安,李隆基仓皇西逃。”

  赵子瑜没少出门,最近几年这还是第一次,倒是有不一样的感觉,很新奇。

  坐火车其实蛮有意思,纵横八千里路云和月,游览祖国山河秀丽风光,再遇到一个很对口味的人,侃侃而谈。

  蛮不错。

  火车奔驰着,进入中州大地,抵达洛京。

  洛京是个好地方,十三朝古都,可惜时也命也,铁路时代,生生被一个小县城拉下马。

  林晓光其实有些疑惑,豫西重重大山,卢汉路走西线洛京多有不便,这也罢了,难道走东线汴梁也不行,汴梁一马平川,而且还是当时南河省城所在,没道理走中线新郑一个小县城啊。

  卢汉铁路督办大臣盛宣怀,又不是新郑人。

  他很怀疑,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内幕交易。

  火车再次出发,抵达新郑以后,火车改道,从陇海线转京广线,跨过黄河大桥,步入燕赵大地,一夜之后,再次醒来已经是竖日早上,旅客都在收拾东西,因为北平站马上到了。

  公历三月的北河省,春意盎然,却比关中和中原少一些绿色。

  “北平站到了!”列车到站,播音响起,众人收拾行李,走出火车后,来到外面,便感觉到一股寒气扑面而来。

  初春三月,春寒料峭。

  帝都北平,天子脚下,林晓光这一次很低调,没有再说北平我来了之类的傻话。

  他默默地提着行李,跟随林仲平走着,抬头望着天空,深吸一口气。

  今天,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潜龙勿用。

  ……

  请收藏:https://m.bqgd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