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一三章:南窑大队大丰收_大时代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年的700斤,增加到1979年的16000斤,增长了21倍多,在去年,一家所包的一条沟,还生产各种干鲜果品18000斤,自家还卖了三头肥猪。

  今年的收获比往年更大。

  北平东帽湾大队的包沟到户,是户,不是组,同样大胆的农村改革,也受到方方面面的冲击。

  云台公社南窑大队的情况算好的,他们实现的包产到组,是西川省光汉縣玩剩下的。

  人家最早,从1976年就开始,西高公社5大队2队就开始搞了,77年的时候,金鱼公社凉水大队9队也跟着搞了,到78年的时候,整个金鱼公社都开始搞。

  去年冬天,金鱼公社实行生产责任制,在《人民日报》见报。

  前有小岗村包产到户挡在前面,中间有东帽湾大队包沟到户,后面有整个金鱼公社包产到组,注意力都集中到前面去了,南窑大队受到的冲击,无疑是最小的。

  但最小,也只是在全国层面,整个西陕省,南窑大队包产到组却是独一份。

  这也是为什么秋收后,云台公社和常安縣里领导立刻过来的原因。

  九十六户,四百七十口人,原来的四个生产队,分为十二个生产组,每一组差不多四十个人,包到不到一百亩土地,秋收下来收到六万斤小麦。

  整个大队十二个生产组,收获五六十多万斤。

  小麦,晒干的小麦,不是有水分的。

  眼下,林伯军正组织着青壮,盖粮仓,这么多粮食,借用大队的库房和普通的农房,都不够装得下。

  此刻,县书记兼县革委会主任韦达,正听大队长林伯原做汇报。

  “今年,一个生产队收获十五万斤小麦,按照每个人六百六十斤口粮算,就是七万七千多斤,交够国家的一千八百斤粮,留够集体的,还剩下不少。”

  一个个听的人,眼神极其复杂,气氛微微有些异样。

  韦达书记军人出身,很有一股子暴脾气,看着粮仓内满满的,都有老鼠洞了,不声不响蹲下一看,漫不经心说道:“你们包产到组,还真丰收了啊?”

  “书记,我们是分组作业,定产定工,超产奖励。”严东明忍不住上前辩解。

  “呵呵!小把戏,你觉得能骗过谁?”韦书记冷笑一声。

  严东明并不服气,道:“书记,我们大队搞了集体企业,一个砖瓦厂,一个养猪场,砖瓦厂是大队的,弄了四口窑,一个生产队一个,半年出来烧了一百三十多万块砖,卖了四万块,养猪场里面的猪仔分给生产组,一个生产组两个,到现在都有一百多斤了,您要不去看看?”

  “哈?”众人一听,便计算开了。

  四万块,平均分给全大队四百七十号人,一个人85块,看起来蛮少,可这是从三月份开始的吧,到现在不过四个月。

  这样下来,一年就是十二万,每个人都有255块,一个月21块了。

  一个月21,这比起成里的工人略少,但相差却不多了,不像以前,一个农民一年下来几十块,一个月几块钱,连工人的零头都比不上。

  要不然怎么都说工人好呢。

  公社的书记洪山却道:“书记,不提养的猪,加上今年收的粮食,都能剩下不少,一年少一点一两百块都有,还是一个人,这样算下来,一个月又能多出一二十块,加起来至少四十块了。”

  闻言,周围的人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

  请收藏:https://m.bqgd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