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9章 225:去留随意_大山谋生198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是有个度。

  进展速度是相当缓慢的。

  三千元钱,真的可以花很久。

  解决了离职员工的问题,剩下的员工大概还有一百多人。

  这些人只是留下来了,但是不代表他们都能用。

  其中不乏那种不好好干活,就想着滥竽充数之辈。

  这点王天孝和张文远都清楚。

  只是觉得暂时没有必要处置他们罢了。

  等到私有化之后,没了大锅饭,无论任何岗位,都是能者多劳多得,干活不行,必将被淘汰。

  砖瓦厂原来的厂长和副厂长都留了下来。

  这两个人,本来也是要离职的,但是被王天孝建议用高工资给挽留下来了。

  两人都是那种技术出身的人,而不是虚头巴脑的管理混子。

  并且,两人也都是砖瓦厂的元老,可以说见证了砖瓦厂的建设,辉煌以及没落。

  对这里的工艺,设备包括存在问题都相当熟悉。

  王天孝认为砖瓦厂出现问题,并不是他们管理的问题,而是一种所有制的缺陷。

  人都有惰性,既然能混着日子拿到钱,那会还愿意好好干活呢。

  反过来说,在工作中,那些不愿意好好干活的人,又会影响认真工作的人。

  不患寡而患不均就是这个道理。

  假如说大家都努力工作,都得到了相应的报酬那就好。

  可明明有些人就是不好好干活,但收入一点都不少。

  那肯定就会让那些好好干活的人心生怨恨。

  觉得很不公平。

  时间长了后,就会觉得自己很傻,没必要一直努力,为何不像别人那样,也浑水摸鱼呢。

  大家都累着呗。

  有了这种思维,慢慢人们的就开始变得糟糕起来了。

  负面情绪和行为本来就更容易蔓延。

  久而久之,便再也没有多少真正努力干活的人。

  工作心态绝对工作效率和质量。

  既然人人都这个样子,那干活的速度,干出活的质量也就能想象到底有多糟糕。

  到了最后,自然什么都没了。

  厂子的品牌大受影响,效益降低,所有人的收入下降,绩效全无。

  到了这个时候,那些愿意做事的人,觉得这里干活性价比不高,就会离职。

  剩下的,除了一些实在没办法的人,就是那些本来就浑水摸鱼的家伙了。

  厂子,也就是名存实亡。

  这个砖瓦厂就是典型的例子。

  当王天孝定制了砖瓦后,发现他们供货速度非常慢,简直慢到难以想象。

  他去了砖瓦厂,发现车间里生产出很多废弃的砖。

  面对那样的质量事故,也不做总结,不吸取经验,大家还是很淡定,工人还是有说有笑,显得相当轻松,全然没有丝毫的紧迫和愧疚感。

  他就知道,这家厂子已经彻底完了。

  也就是因为如此,他才想着收购他们。

  项目是好项目,只是不管上面还是厂子的实际管理者,都没有珍惜机会,也没看到未来。

  将机

  请收藏:https://m.bqgd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