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七章 你的命运和我的愿望_凝香知镜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方刈很久都没有回来,我怕自己睡着不敢轻易躺下,一直在他书房里熏着香强打精神,翻出来一本《诗经》,找到刚才想起的那首,果然和我模糊记忆里一样,它是一首讲述新婚燕尔的情诗。

  诗中的“三星”,要更晚些时节才能看见。因为它们只出现在秋冬季,古时惯在秋季成婚,所以有此起兴。

  说没有幻想是不可能的,可幻想就像没有填上色彩的玻璃画,大概是因为,我不愿意为一幅幻想填色。

  书房里有幅篆体对联,其中某个字我来回念了很多遍也没猜到,直到方刈告诉了我。

  “几庚烟云过眼录,不忘风雨故人诗”。

  这带着感性与文艺的对子,怎么看也不是他喜欢的风格,倒像是哪个吴中才子的书房佳偶。

  他对诗歌没什么兴趣,连“茅厕读物”都算不上,诗歌于他的用处,大约只是增长见闻、寻找对证,“现在的世道里,足够理性的人才会获得最大的利益。如果你的理性程度够不上所处位置的需要,那就是失位,大众不会觉得你平易近人,只会认为你是个傻子。”

  我觉得他说得挺对,不过仍旧喜欢读诗词。记忆里最开始喜欢的是宋词,因它字句清丽雅致;后来发现直白的元曲也有些意思,哪怕为人诟病空有其表的清词,也有那么几句可以入耳。后来又重新沉迷于唐诗,开阔大气又有婉转细腻,真是士人风范。

  方刈曾和我说过柳永的故事,说他初时的词写得并不好,经人点拨后遍读乐府,词格才豁然开朗。我听后也跑到他的藏书室找出一套乐府,结果看得哈欠连天,勉勉强强读了十几页实在看不下去。隔了小几个月,闲极无聊又翻出来再读,竟读出了其中引人入胜的精妙之处:词句称不上严谨细腻,也未必精巧华丽,但其中对自然的热情、对生命的感悟,却历经千年依旧跃然纸上。

  我一直以为,诗词写得不好,皆源于自己读的书不够。诗词之中,遣词造句自然不可少,因没有它们锦上添花,便称不上“诗”、“词”,然而最动人的,恰恰是“情”。人情、世情,简单而真挚,唯有心中至真之情,才能引起千古世人的共鸣。

  这大概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将这种感悟告诉方刈,他点头补充道,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大家都很惜命,因而更加珍惜人生;他们珍惜所看到的自然,珍惜得到的感情,甚至珍惜生活里的小物品,才会写出直叩人心的乐府。

  “小怜变聪明了。”方刈那时候这么夸我,“你的情商,让你读懂了它们。”

  方刈一直到凌晨时分才回来,脸上毫无表情,看上去闷闷不乐,直到我扑进他怀里,他才勉强地扯出一个笑容。

  我把他脱下的衣服拿给

  请收藏:https://m.bqgd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