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77章 476【宁忠之死】_庶子无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十八日送来京都,西境大捷斩杀吴军十三万余人,此战过后西吴国力大损,至少二十年间再无侵犯大梁边境的能力。

  等到大军带着战利品返回京都,那时候还要举行无比盛大的仪式,开平帝将会亲自去往太庙祭天,告慰列祖列宗之灵。

  大朝只是一场盛大又冗长的仪式,本身乏善可陈,好在朝会结束后所有臣子都能领到一份赏赐,这也是许多穷困的京官们能耐着性子一丝不苟履行朝会仪制的原因。

  这场朝会对于很多重臣来说显得十分特殊,西境大捷带来的冲击力还没有消化完毕,开平帝又领着两位皇子出现,让他们担任自己的副手主持完整个仪式,其中隐藏的意味值得深思。

  申时初刻,持续四个时辰的正旦大朝终于结束,绝大部分臣子们终于能领取赏赐,然后回家歇息,但是六部侍郎及以上的重臣却不能离去,他们被召到两仪殿中继续商议政事。

  往年并不会如此,开平帝虽然勤政,却也不会严苛到那种地步,毕竟眼下仍旧处于年假休沐期间。

  但是今年情况特殊,在西境大军回京之前,必须先议定一件事。

  唐攸之的那封胜表奏章里,除了详细叙述战事的首尾之外,还附着一份极长的名单,那上面便是此次大战之中的有功之臣。

  朝廷需要尽快决定如何赏赐这些功臣。

  殿内的气氛与之前大朝会时截然不同,略显沉闷和严肃。

  功臣自然要赏,可是如何赏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自己的盘算。

  开平帝冷峻的目光望向六部尚书中的一人,淡淡问道:“刘卿,你是兵部尚书,这件事理当由兵部考功司先拟出一个大概的章程。”

  兵部尚书刘大夏年迈却硬朗,闻言出班奏道:“陛下,臣有一事不明。”

  开平帝道:“说来。”

  刘大夏沉声道:“集宁侯所写的功臣表中,中山子裴越位居第一,臣认为此举不妥。”

  开平帝问道:“有何不妥?”

  刘大夏强忍着怒意说道:“臣并非是要否认裴越在西境之战中的功劳,但是他身为藏锋卫指挥使,不遵西军主帅之令在先,擅杀武威侯宁忠在后,如此行径视朝廷法度如无物,岂能一言以蔽之?”

  开平帝微微皱眉,缓缓道:“以你之见又当如何?”

  刘大夏迟疑片刻,他想说将裴越下狱问罪,然而去年那次朝会时的景象历历在目,谁都知道皇帝很器重那个年轻人,再加上这次又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如果再强行针对他恐怕会惹得天子震怒。

  就在他犹豫不决之时,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朝堂上的一名老者出班,他的须发皆已花白,身材佝偻,看起来已经没有多少时日,然而他的出现却让洛庭皱起了眉头。

  这名老者名叫黄仁泰,乃是御史台御史大夫,是和莫蒿礼一辈的老臣。

  黄仁泰轻咳两声之后,拱手说道:“陛下,老臣认为应该暂时罢黜裴越的指挥使一职,命刑部将其押回京都受审。”

  众臣哗然。

  洛庭冷声道:“黄大人,裴越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没有他就没有西境大捷,如此行事恐怕会寒了大梁百万将士的心。”

  黄仁泰迎着开平帝审视的目光,平静地说道:“陛下,宁忠是三等国侯,岂能任由裴越随意杀之?”

  开平帝不置可否地说道:“唐攸之已经在奏章中写明此事原委。”

  黄仁泰颔首道:“老臣明白,但是宁忠叛国投敌了吗?可有真凭实据?如果只是因为他作战不利,裴越就能将其枭首,那国朝还要刑部何用?还要御史台何用?从今往后,只要老臣觉得哪位大人做事不够尽心,就能持刀将其杀死?”

  满殿默然,连洛庭都无法辩驳。

  黄仁泰轻叹一声,缓缓说道:“老臣本不愿说这些扫兴的话,既然陛下看重这个年轻人,更应该让他知道什么叫做法度和规矩。他还很年轻,此时不理清楚这些事,难道任由他一路恣意而为?陛下,就算不拿下他,不罢免他的指挥使一职,也应明旨让他带着亲兵提前返京,在朝堂上将这件事解释明白。”

  开平帝静静地看着这个须发皆白的老臣,看着他坚定且不容置疑的神情,沉默许久之后终于点了点头。

  “准了。”

  请收藏:https://m.bqgd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